故事:
一樵夫上山砍柴不慎跌下山崖,危急之际他拉住了半山腰处一根横出的树干,人虽吊在半空,但崖壁光秃而且很高,爬不回去,下面是崖谷。樵夫正不知何是好,一老僧路过,给了他一个指点,说:“放!”
正文:
既然不能上、既然惟一想象着能够活命方法已经证实不可行,半天吊着肯定只能等死,那就只有往下跳了。不一定活着,但也不一定真的会死。
或许可以顺着山势往下缓和一点冲下去的重力、或许半途会有另一棵树,那么就可以再减掉一次冲力。也许没有,也午真的会掉下去,可掉下去了,那也还有一个可能:也许不会死。
这故事最大的启发,是人们对待未知的态度。
做人常有进退两难的场面,与其夹在中间等死,倒不如别浪费这些支撑自己的精力,将全副精神付诸一搏。或许跌下去会死,可已经无法爬上去了,就算有万分之一希望,毕竟那也是一线生机。
很多时候,犹豫不决真要比堕落还要消极。
不少人就在犹豫不决的边缘,唉声叹气,半死不活。这些“惯于凌空”的人,最熟悉的恐怕就是自己一脸无奈的表情和那些多余的自我解释,但生命总有个期限,谁能跟生命玩角力?
教人跳下悬崖找活路,是疯了码?
假如每一次你都当它是你最后的一线生机,那么你就可以做到许多人无法做也无法想象的事。你的生命有专属于自己的一套价值观,你会有另一个思维足以自由闯荡的空间。你有自己的精神认知。这也许不能改善你饭菜的味道,但对生命来说,这个精神认知,至为重要。
凌空摇摆,即使浪费了时间也不会有结果。最后谁都不能在半空中撑上多久,既然最终都会掉下去,倒不如趁自己头脑还清醒,体力还能搏多一次的时候,好好控制自己的命运。
跳下去,不一定就活不了。
<完>